返回首页

太昊是不是伏羲?

来源:www.wnxzxx.com   时间:2023-05-26 12:25   点击:59  编辑:admin   手机版

不是

太昊和伏羲不是一个人。伏羲是太昊的先祖,据考古学家考证得知伏羲出生在泗水县,从小聪慧过人,他根据万物变化创造出八卦,也是中国文字的开端,所以都称他为人文始祖。

在先秦可靠的典籍中,言太昊则不言伏羲,言伏羲则不言太昊,太昊与伏羲并无任何瓜葛。荀子当生于战国之末,他在《正论篇》中提及“太昊”,在《成相篇》中又言“伏羲”,两名共见一书,自非一人。

太昊,古籍中或记为“太皞”,是上古东夷部族的祖先和首领。东夷是上古在中原可堪与华夏抗衡的部族,它与华夏的交往十分频繁,并创造了灿烂的殷商文化。对此,学界已无疑义。东夷部族世居之地在今河南东部及山东、安徽一带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载:“陈,太皞之虚也。”陈地在今河南淮阳,淮阳今存太昊墓。周代以后,其后裔属地渐次东移,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一年》:“任、宿、须句、颛顼,风姓也。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,以服事诸夏。”

直到春秋战国时期,东夷各支才逐渐被鲁、齐、越等国吞并,融入华夏。《后汉书·东夷列传》:“秦并六国,其淮、泗夷皆散为民户。”也就是说,这时东夷各支已不再以独立的实体存在,成了华夏族的“编户”,与华夏融为一体,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组成部分。随着华、夷的交融和合,东夷的祖先和首领太昊、少昊等也纳入到华夏的古帝序列中。

在可靠的史籍中,最早将太昊与伏羲并称为一体的,乃是西汉末年刘歆的《世经》。刘歆与其父刘向俱为西汉学者,古文经学派的开创者。《世经》存录于《汉书·律历志下》。在《世经》中,刘歆从西汉末年的政治需要出发,突破传统的以黄帝为历代帝王之首的体系,以伏羲与太昊并称,炎帝与神农并称,列于黄帝之上,建立了一套新的上古帝王世系。

上古帝王世系的建立,始于战国。战国时阴阳家邹衍按照五行说以五帝配五方,以土、木、金、火、水五行相胜之序来解说王朝更替,此之谓“五德终始说”。《史记·历书》:“是时独有邹衍,明于五德之传,而散消息之分,以显诸侯。”自此以后,人们都以这种学说作为王朝建立的合法依据。按照邹衍的“五德终始说”,《吕氏春秋·应同》和《史记·封禅书》都如此推演王朝更替:黄帝得土德,夏禹得木德,商汤得金德,周文王得火德,秦得水德。

但是这个推演顺序到了汉代出现了问题:一是从邹衍所构建的古史帝王世系看,所叙述的只有黄帝、夏禹、商汤和周朝四代。而其后直到西汉,人们的古史观念已发生了很大改变,认为在黄帝之上还有伏羲氏、神农氏和炎帝等古圣帝王,三代以前“三皇”、“五帝”依次代立,《吕氏春秋·应同》和《史记·封禅书》只叙述黄帝以来的四代,未能全部涵盖,因而需向上推演,重新排序。

二是邹衍是按照土、木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上一篇:返回栏目
下一篇:大济南作者?
热门图文